2025年2月20日晚马院教代研讨会感受交流汇总(2).pdf
2 月 20 日晚,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下简称 “马院”)全体教师围绕校教职工代表大会精神展开了一场热烈非凡且意义深远的讨论,讨论热烈持续到深夜。在讨论过程中,院长陈锡德,副院长任引沁一直深度参与,与大家进行着热烈的交流。
一、领导关怀:春风化雨润心田
教师们普遍表达了对校领导关怀的深切体会。温情指引:多位教师提到,王晶书记以 “和风细雨”的交流方式,为基层教师提供情绪价值与人生启迪。有教师回忆从 “绕道走” 到 “面对面” 的转变,感慨领导工作方法的革新;亦有教师将书记的讲话比作 “建构幸福人生的密码”,认为其兼顾职业发展与家庭平衡的考量彰显人文温度。战略领航:纲要教研室教师表示,书记 50 分钟的讲话 “深入浅出、饱含温情”,既擘画了以 “申硕” 为牵引的名校建设路线图,又明确了“十四五” 收官与 “十五五”启航的阶段性重点,为马院教师锚定奋斗坐标。陈锡德在点评中进一步强调,要深刻领会王晶书记讲话精神,将领导的关怀转化为工作的动力,精准把握学校发展战略方向,为实现目标贡献力量。
二、思政育人:守正创新担使命
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挑战,教师们聚焦思政课程改革。课堂革新:德法教研室教师提出要成为 “懂专业、善创新、驭 AI” 的新时代教师,通过融合艺术专业特色设计教学内容,让思政课 “有温度、有深度”。任引沁在此时鼓励大家借助 AI 技术,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呈现方式,提升教学效果。铸魂工程:概论教研室青年教师强调,要引导学生 “扎根中国大地、担当历史使命”,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业。多位教师提及将深化 “思政 + 艺术” 融合模式,培养德艺双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陈锡德点评指出,思政育人是马院核心任务,创新改革要紧密围绕学生需求与时代发展,真正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三、成长共振:个人与时代同频
教师们将个人发展融入学校宏图。双向赋能:原理教研室资深教师以 “十九载全参与,余生不缺席”的誓言,诠释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的信念;青年教师则誓言抓住发展黄金期,“用思想做罗盘,用勤奋做引擎”。终身学习:面对 AI 技术冲击,教师们提出构建 “学习型教师共同体”,通过持续提升教学科研能力,在 “四期” 校园建设、博物馆筹建等重大工程中贡献智慧。陈锡德点评肯定了教师们将个人与学校发展紧密相连的意识,鼓励大家不断提升自我,在学校发展中实现个人价值;任引沁也鼓励大家多利用 AI 工具,提升学习和科研效率,在新技术浪潮中抢占先机。
四、文化表达:诗情激荡书壮志
讨论中涌现出丰富的文艺创作,彰显思政教师的多元才华。词赋抒怀:《西江月・赠大艺思政课教师》赞颂 “三尺讲台授真章” 的坚守,《满江红・大艺情》高歌 “共筑大艺梦” 的豪情。诗歌明志:七律《大连艺术学院教代会礼赞》描绘 “”艺海扬帆破浪行” 的壮景,新体诗《寄校志怀》则抒发 “心随宏略奋”的澎湃激情。陈锡德对这些文艺创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不仅展现了教师们的才华,更体现了马院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是思政教育与文化传承创新的生动体现。
五、行动宣言:踔厉奋发向未来
教师们立足 2030 远景目标立下军令状:申硕攻坚:聚焦学科建设与科研成果转化,为 “名校平台” 构筑奠定理论基础。以建校 25 周年为契机,整理思政教育创新成果,打造 “大艺思政” 品牌。标杆创建:对标 “全省一流马院”建设标准,在课程思政、实践教学、师资培育等方面形成示范效应。陈锡德在总结点评时强调,这些目标明确且具有挑战性,全体教师要齐心协力,真抓实干,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任引沁也鼓励大家运用 AI 技术探索新的教育模式,拓展思政育人的新路径、新天地。
这场思想碰撞的盛会,既是大艺马院人初心使命的集中展现,更是迈向新征程的嘹亮号角。随着教代会精神的深入贯彻落实,全体教师正以 “向下扎根” 的笃定与 “向上生长” 的坚毅,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沃土上书写新时代铸魂育人的壮美篇章。
每次教代会都擘画蓝图,继往开来,凝聚起实现大艺梦的蓬勃力量。今年的教代会,更是开启了三十年实现大艺梦的关键新征程。建设党和人民满意的高水平艺术大学的目标已经在不是很遥远的未来召唤大艺人。秉承与时俱进、敢为人先、守正创新、精益求精的大艺品格,我们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铁肩担道义,大爱育俊才。贯彻落实教代会精神,用铁脚板踏出追梦的铿锵脚步,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培养扎根基层、吃苦耐劳、砥砺奋斗的高素质应用型艺术人才,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助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马院人永远奔跑在的追梦、圆梦的路上!
(李靖撰稿,张钟摹编辑,任引沁修改审定)
编辑/任引沁
审核/任引沁、李靖、任引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