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室成立于2001年,承担全院本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四史教育》等教学工作。教师学科基础雄厚,教学经验丰富。努力挖掘艺术家案例,让艺术家成为学生的思想导师。稳步推进案例式教学、对话式教学、社会实践教学。注意传承红色基因,形成了“家乡红色资源调研+线下线上混合式教学+机考”的教学模式。以研促教,教研结合。充分利用学校的地域优势,走进旅顺,感悟近代深重的中国历史,提高课程的境域性,提升教育的价值与生命活力。
2022年获批省级一流课程。曾获省思政教师教学大赛一、二等奖。主持完成省科研课题三项,省党建课题十项,院教科研课题十余项,公开发表论文数十篇,部分论文获省艺术展演论文一、二等奖,省高教学会论文一、二、三等奖。多人次获得大连市高校优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学院优秀教师等荣誉。
张朝霞,女,1974年5月8日出生,中共党员,教授。2005年到大连艺术学院任兼职教师,2006年开始做专职思政课教师,主要承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后变更为《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课程授课工作,2019年开始负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后变更为《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两个教研室的教学工作。2023年10月,主要讲授并负责《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兼管理“形势与政策1”的教学工作。
主持辽宁省社科基金政治理论专项“辽宁省大学生契约精神现状及其养成”、“0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及传播效度研究”等课题研究,主持辽宁省党建课题“对标争先”建设计划牵动下的民办高校扩层党组织建设研究、大学生意见领袖与民办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契约精神视域下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研究、文化强国战略下民办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艺术载体的运用研究、基于校街共建的高校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等省级课题。公开发表《再论李泽厚文化哲学思想之“西体中用”》《后现代主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挑战及对策》《当代大学生契约精神的培养探析》《当代中国创新发展中的契约精神及其意义》《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契约化管理》等思想政治理论研究和教改论文数十篇。2018年由延边大学社出版专著《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2020年主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获批辽宁省一流课程,2022年主要参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获得辽宁省一流课程。曾获辽宁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结对子”活动先进个人、大连高校优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大连艺术学院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学院首批“127工程”梯队人员,双师型教师,大连西岗区农民工法律服务站法律援助律师,大连市律师协会党员律师普法讲师团讲师。
张丽华,女,1971年7月30日出生,中共党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1990年9月至1994年7月在徐州师范大学学习,获历史学学士学位;2001年9月至2004年7月在宁夏大学学习,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94年7月至2001年7月在江苏省丰县中学任教,担任高中历史课教学任务。2004年8月应聘到大连艺术学院基础部任教,担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教学。2017年12月被评为教授。近年来主要承担《中国近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1》、《四史教育》等课程教学。
主持辽宁省党建课题“疫情大考下创新民办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管理质量体系研究”,“新形势下推进民办高校“两学一做”工作路径研究”,主持省统战课题“网络背景下民办高校统战工作艺术研究”,主持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艺术类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育人机制研究”,主持辽宁省社科基金政治理论专项“改革开放伟大成就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课题研究。公开发表《疫情大考对民办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管理体系的影响》,《疫情大考下创新民办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管理体系的有效路径》,《艺术类院校思政课教学构建协同育人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艺术类院校思政课教学构建协同育人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及突破路径探析》、《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伟大成就及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等思想政治理论研究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新媒体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曾获辽宁省高校思政课“精彩多媒体课件”一等奖、辽宁省高校思政课“精彩教案”二等奖、辽宁省高校思政课“精彩教学案例”二等奖、辽宁省第七届思政课教师教学大赛三等奖。 是省级一流金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团队成员。
徐薇,女,1982年9月26日出生,中共党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讲师。2002年9月至2006年7月在大连大学历史学(师范类)专业学习,获史学学士学位;2006年9月至2009年7月在重庆师范大学专门史(中国近现代思想史方向)专业学习,获史学硕士学位。2013年6月应聘到大连艺术学院,担任辅导员一职,2021年8月校内转岗到马克思主义学院,担任思政课教师,主要讲授《中国近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等课程。主持校级“梦想·青春”专项重点课题:《以<梦想·青春>为载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话语体系构建研究》。主持校级“辽宁六地红色文化”专项课题:《辽宁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研究》。主持校级十年十部原创大剧专项课题:《抗日战争起始地的内涵和时代价值研究》。教材《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吉林大学出版社2018年6月出版,担任副主编。论文《“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工作新模式》发表在《现代职业教育》2018年7月版。论文《高校辅导员工作激情的培养探究》发表在《教育教学论坛》2019年2月版。文章《舞台上、灯光下的辅导员角色定位》收录在《追梦·青春创作演出与纪实卷》。
2022年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教学团队成员。省级一流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成员。新形态教材:校级《四史教育系列之辽宁“六地”红色史话》教材主创成员。
宋鹤,女,1983年12月2日出生,中共党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讲师。2006年9月至2009年7月在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学习,专门史方向,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09年9月至2011年7月在大连锦程通关学校任教。2011年8月任职大连艺术学院戏剧影视传媒学院辅导员,2014年10月任职大连艺术学院戏剧影视传媒学院教学秘书,2019年3月大连艺术学院院办信息中心科员,2021年3月大连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担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四史教育系列之辽宁“六地”红色史话》等课程教学。
科研课题:主持大连市社科联课题“辽宁´六地´红色文化与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校级教改课题“大连历史文化资源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融合研究”,校级科研课题“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路径研究”、“辽宁革命纪念馆在大学生党史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等研究。参与辽宁省高校思政课教改项目“基于校街共建的高校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排名5)、辽宁省教改“艺术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双驱动六融合大思政育人模式构建研究”(排名5),中国民办教育协会课题“以制度体系创新推进新时代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研究”(排名6)、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职业院校“三全育人”机制构建的创新实践”(排名5)等研究。
发表论文:公开发表《大连历史文化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研究》《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融入党员党性教育研究》等论文。
指导获奖:指导学生参加辽宁省高校大学生讲思想政治理论课比赛优秀奖。
比赛获奖:第十二届辽宁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大赛二等奖,2011年入选辽宁职工技能大赛暨省总工会直属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赛,优秀选手。
教学团队:2022年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教学团队成员。省级一流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成员。
新形态教材:校级《四史教育系列之辽宁“六地”红色史话》教材主创成员。
李敏,女,汉族,1998年8月27日出生,共青团员,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教师,助教。2016年9月至2020年6月,就读于辽宁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获得文学学士学位。2020年9月至2023年6月,就读于辽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得法学硕士学位。2023年8月应聘至大连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任教,担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
徐芳,女,1979年6月18日出生,中共党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副研究员。1998年9月至2002年7月在辽宁大学历史系学习,获历史学学士学位;2002年9月——2005年7月,在辽宁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学习,获中国近现代史硕士学位。2005年7月至今,在大连艺术学院任编辑、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教师。主持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立项一般课题《艺术高校助力辽宁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研究》、辽宁省教育厅2022年度科学研究经费项目(面上项目)《职业院校“三全育人”机制构建的创新实践》、辽宁省教学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立项一般课题《职业院校“三全育人”机制构建的创新实践》、大连市社科联2018年度课题《乡村振兴背景下大连高校集群效应有效发挥的路径研究》、大连市社科联2021年度课题《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背景下大连高校工匠精神培育方案》、辽宁省民办教育协会2017年教育科研课题《基于SWOT分析法的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地方高校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国际化发展研究》、辽宁省民办教育协会教育科学“十四五”2023年度规划课题《民办艺术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创新实践》、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2018年度科学研究项目《艺术职业教育对乡村文化振兴的推动作用研究》、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2022年度科学研究项目《新时代艺术院校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创新实践》等。公开发表《关于民办艺术院校教学改革的思考》《“兼容并包”与“好同恶异”的抗衡——蔡元培管理北大的理念与实践》《加强民办高校学风建设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论立德树人任务下民办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及改进路径》《大型原创剧目国际传播交流路径探索》《浅谈艺术职业教育对乡村文化振兴的推动作用》等论文十余篇。论文《非遗视域下大连城市形象塑造研究》2022年大连市社科院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会二等奖,论文《艺术实践教学的多元价值论》2017年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年度论文二等奖,论文《高等艺术职业院校人文素养教育特色化路径探析》2016年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年度论文三等奖,论文《高等艺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德三个向度》获2015年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年度论文三等奖。案例《发挥高校自身优势 引入社会艺术资源 全方位打造新时代“校社”美育共同体》荣获2023年辽宁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一等奖。2024年4月2日,《家乡的海,心中的爱》发表于学习强国平台“强国征文”专题。
孙晓贺,男,汉族,1994年11月12日出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教师,助教。2016年9月至2018年7月,就读于东北财经大学旅游管理专业,获得管理学学士学位。2019年9月至2022年1月,就读于东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得法学硕士学位。2024年7月应聘至大连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任教,担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