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实现思想理论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根据学校的安排,4月16日、4月23日学院教师武晓霞、徐薇走进旅顺太阳沟写生基地,以“行走的思政课”为2023、2024级中国画、绘画、视觉传达、产品设计等专业写生学生补授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与《思想道德与法治》等课程的相关内容。
4月16日,武晓霞、徐薇老师与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在旅辅导员张一鸣、杨皓麟老师共同组织学生前往旅顺博物馆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旅顺博物馆是大连市的一所历史艺术博物馆,馆藏丰富,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沉浸式的参观实践过程中,通过一件件文物、一张张图片,师生们共同追溯了中华文明绵延千年的发展脉络,回顾了近代列强文化掠夺的屈辱历史,同学们为中国式现代化不懈奋斗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得到极大升华。期间,馆内丰富的艺术藏品、独特的建筑风格,为学生们的艺术再现和艺术创作提供了精神滋养和创作灵感。 在旅顺授课期间,利用基地的空间资源,二位教师开展了富有特色的教学活动。
徐薇老师以旅顺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为切入点,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旅顺地区的城市发展,与同学们讨论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通过对比历史与现实的鲜明变化,徐薇老师引导同学们思考“新时代青年如何以史为鉴,肩负民族复兴使命”这一时代命题。同时,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她结合网络时代特点,以“遵守道德规范,筑牢网络安全防线”为主题,通过真实案例剖析,强调青年学生在网络空间中“守法、明理、修德”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争做网络文明的践行者。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中,武晓霞老师以旅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切入点,与同学们共同探讨习近平经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更深刻、全面掌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教育、科技、人才战略、全过程人民民主等,激励同学们成长为高素质应用型艺术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中,她对资本主义发展历程进行了层层剖析,引发学生对帝国主义本质的深层思考,使同学们更加深刻认清了资本主义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过渡性特点,坚定了同学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促进同学们将爱国情、强国志落实到每一次课堂学习和校内外实践活动中。
此次“行走的思政课”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思政课教学改革中的一次积极探索与实践。通过将课堂教学与实地参观相结合,让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历史,在实践中学习、于体验中成长,有效提升了思政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
(武晓霞徐薇供稿,郭笑羽编辑)
编辑/郭笑羽
审核/郭笑羽、李靖、任引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