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
首页 - 首页 - 学院新闻

陈锡德院长参加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第73次学科论坛 分享大连艺术学院“大思政”育人实践成果

来源: 马克思主义学院 添加时间: 2025-08-31

  2025年8月30日,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第73次学科论坛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与‘大思政课’建设”学术研讨会在昆明举办。大连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锡德受邀参会,并在平行分论坛作主题分享,以学校实践为例阐述民办高校“大思政”育人路径,其分享内容获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肯定。图片1.png图片2.png  本次论坛由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与昆明理工大学联合主办,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编辑部协办,吸引了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等102所高校、科研机构及报刊媒体的21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与“大思政课”建设新路径。
  开幕式上,昆明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唐家华对与会嘉宾表示欢迎,指出本次研讨会是推动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的重要实践;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张雷声致辞并作学术报告,强调要以“大思政课”建设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实践转化。在主旨报告环节,中山大学钟明华教授、河海大学孙其昂教授等多位专家分享研究成果,为“大思政课”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在平行分论坛交流中,陈锡德以《民办高校大思政育人的实践探索——以大连艺术学院为例》为题,系统介绍了学校“大思政”育人体系的特色做法。他重点阐述了学校“三全育人”与“五育并举”深度融合的育人逻辑:通过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网络,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管理、服务各环节;以德育为引领,联动智育、体育、美育、劳育,形成协同育人合力。图片4.png  同时,陈锡德分享了学校思政教育的标志性成果:一是坚持12年打造12部红色主题大剧,以艺术化形式传承红色基因,让学生在参与剧目创排、演出中厚植家国情怀;二是挖掘“四有”好老师邹芳芳的先进事迹,以其“把思政课上到生命终点”的敬业精神为榜样,强化教师思政育人责任担当;三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开展“校内外行走的思政课”,带领学生走进革命旧址、企业车间、乡村一线,将思政课堂从校内延伸到社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理论温度、坚定理想信念。
  陈锡德的分享立足民办高校办学特色,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深度,生动展现了大连艺术学院以“大思政”育人培根铸魂的积极探索,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认可,为同类高校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教育部思政课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云南财经大学阮金纯教授在大会总结中指出,本次研讨会为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域同仁搭建了交流合作平台,夯实了学术研究基础,拓展了“大思政课”建设新思路。大连艺术学院等高校的实践分享,为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质量发展与“大思政课”建设注入了新活力。
  此次参会不仅让大连艺术学院的“大思政”育人经验走向全国,也为学校后续深化思政教育改革、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搭建了交流桥梁。学校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持续完善“大思政”育人体系,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陈锡德供稿,任引沁编辑)
  

编辑/任引沁
审核/任引沁、李靖、任引沁

浏览量: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