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
首页 - 首页 - 学院新闻

党建领航 “一融双高” 创新赋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

来源: 马克思主义学院 添加时间: 2025-07-01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今天是党的生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了“党建领航  ‘一融双高’  创新赋能座谈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座谈会由党总支副书记任引沁主持,总支书记陈锡德作工作总结,全体党员参会。陈锡德系统总结了马克思主义学院近年来党建与思政课改革创新融合发展的经验和体会。大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谨以陈锡德的总结报告庆祝党的生日!微信图片_20250702155759.pngimage.pngimage.png  “马院姓马,在马信马、言马、研马”。近年来,学院以“一融双高”建设为核心引擎,充分发挥“辽宁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辽宁省三八红旗集体”等组织优势,在学校党委统筹领导下,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教育教学、科研创新全过程,走出一条党建引领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之路,大力培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爱国奉献、扎根基层的应用型艺术人才,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贡献。
  一、筑牢红色堡垒,凝聚育人合力
  学院党总支努力探索构建“党总支统筹——党支部落实——党员示范引领”的三级联动机制,创新开展“党建+”工作模式,将“三会一课”与教学研讨、主题党日与课程建设紧密结合。党员教师牵头组建的“红色理论宣讲团”,足迹遍布街道、社区、企业、部队、中小学及校内各二级学院,年均开展宣讲百余场,覆盖师生及社会群体2万余人次,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2024年,学院获得“助力湾里发展特别贡献奖”,副院长任引沁获得2024年大连市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支部荣获辽宁省高校“强国行”建设支部荣誉。image.pngimage.pngimage.png  在“把思政课上到生命终点”的“四有”好老师邹芳芳精神感召下,学院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多位教师获得学校思政育人奖、“四有”好老师奖,形成“老带新、强帮弱”的教师队伍培养体系。image.pngimage.png  32名党员教师主动认领教学科研攻坚岗位,推动形成比学赶超的育人氛围。学院以党建为引领,持续深化教学改革,独创的“十字教学”法(“教、讲、诵、评、感、演、展、赛、研、传”)、“七进”工作法(进课堂、进网络、进社团、进舞台、进社区、进基地、进头脑)打破传统教学边界,将理论知识融入学生生活场景,教学改革成果得到广泛认可,在各类教学赛事中屡获佳绩,建成一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政治理论学术功底深厚、熟悉了解基层、掌握现代教学技术和艺术、善于开展艺术课程思政的师资队伍,夯实应用型艺术人才培养的思想政治教育基础。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 微信图片_20250701185845.png 二、创新教学模式,打造特色品牌
  学院构建“理论教学+实践体验+艺术浸润”“三位一体”育人体系,让思政教育焕发全新活力。“行走的思政课”带领师生走进红色教育基地、企业车间、军营哨所开展现场教学;《红色经典艺术演绎》等沉浸式教学项目,通过歌剧排演、话剧展演等艺术形式,让学生在“演英雄、学英雄”中厚植家国情怀,实现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的双向赋能。结合学校“十二年十二部大剧”的创排,开展教学科研,创立“把思政课上到排练场和剧院”的剧目思政教学模式。完成“艺术院校思政课程与剧目思想双驱动六融合大思政育人模式构建”“三全育人理念下艺术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合力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一核三链四维’大思政育人体系研究与实践”等多项省、校级教改项目,以教改科研成果引领课堂教学质量提升。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  三、深耕科研沃土,赋能内涵发展
  学院以党建引领科研创新,在学校党委指导下,组建由党员学术骨干牵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团队,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专项攻关。依托科研成果反哺教学,建成省级思政课精品资源共享课,开发虚拟仿真教学项目,形成“科研—教学—实践”良性互动机制。“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获批辽宁省一流课程。其他课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课程都已经建成校级优质课程。结合艺术院校实际开设的“中国共产党文艺经典导学与学校大剧创研究”“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专题讲座”“时代精神映照下的雷锋艺术”等课程,扩展了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党建引领、教学科研双翼齐飞的发展特色得到上级领导和兄弟院校的广泛好评。image.pngimage.png  

图片1.png图片1.png

        面向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深化“一融双高”,迭代升级党建工作,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高标准建强战斗堡垒,以更实举措提升育人质量,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更大力量,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夯实党执政的社会基础。
  (党总支供稿,朴希玉编辑)
  

编辑/朴希玉
审核/朴希玉、张朝霞、任引沁

浏览量: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