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骨干教师

       许英红,女,1980年1月1日出生,中共党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讲师。1998年9月至2002年7月在大连民族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2004年9月至2007年5月在大连海事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学习,获法学硕士学位。2007年5月至2013年5月就职于NTT Data(大连)数据通信有限公司,担任测试部Catagory Leader;2013年5月应聘到大连艺术学院担任辅导员,2015年12月被抽调到科研处,2023年1月转至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任教。
  主持《高校原创文化精品项目的育人功能实现路径研究》、《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策略研究》《我院学风建设问题及对策》等多项校级重点课题;参与国家级课题《新业态、新媒体、新情况中的意识形态问题研究》;主持、参与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协会课题《艺术职业教育对乡村文化振兴的推动作用研究》《工匠精神融入艺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路径研究》及《新时代艺术院校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创新实践》,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一般项目《城校共生背景下艺术高校服务社会的发展路径研究》,大连市社科联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大连高校集群效应有效发挥的路径研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背景下大连高校工匠精神培育方案》辽宁省民办教育协会课题《民办高校“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SWOT分析法的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国际化发展研究》、《民办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培育建设研究》等省、市级项目中担任重要角色。公开发表《民办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改进思路》(发表于《才智》)、《论高校原创文化精品项目的育人功能实现路径——以大连艺术学院十部原创大剧为例》(发表于《艺术教育》)等论文。

 

       多丹华,女,1983年8月20日出生,达斡尔族,籍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共党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于黑龙江科技大学。现讲师职称,“双师双能型”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中级心理健康辅导员。
  2015年9月入职大连艺术学院,入职后先后在艺术设计学院辅导员岗、戏剧影视与传媒学院辅导员岗,是一名勤奋踏实的基层思政辅导员。在任职辅导员期间从2018年3月一直兼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师。2023年7月正式转岗至马克思主义学院专职思政教师岗位,主要承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大学生劳动教育理论》、《形势与政策》等课程。在校期间,2019年5月荣获艺术设计学院首届辅导员思政教育“金课”比赛三等奖、2020年4月荣获全校辅导员微党课比赛二等奖、2020年5月荣获艺术设计学院辅导员思政教育“微金课”荣获三等奖、2021年3月“以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为主题”的学术研究活动荣获“优秀论文三等奖”。


       牟娜,女,1991年5月8日出生,中共党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教师,讲师。2010年9月至2014年6月在渤海大学文理学院学习,获管理学学士学位;2014年9月至2016年6月在辽宁师范大学学习,获教育学硕士学位。2020年9月自主择业应聘到大连艺术学院担任思政辅导员工作,2023年9月转岗到马克思主义学院担任思政教师,担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教学。
  

       高全梅,女,1983年年2月22日出生,中共党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教师。2003年9月至2007年7月在辽宁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学习,获管理学学士学位;2008年9月至2010年7月在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学习,获管理学硕士学位。2013年3月应聘到大连艺术学院,担任辅导员一职,2023年7月转岗到马克思主义学院任专职思政教师,主要承担《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教学。主持校级“信念·青春”专项课题“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融入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路径研究”,主持校级“十年十部大剧”专项课题“辽宁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参与辽宁省党建课题“大型剧目创排中的党建引领三位一体思政教育创新”,公开发表《“大思政”理念下高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育人共同体探究》、《抗疫精神融入大思政教育体系的路径研究》、《高等艺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艺术院校学风建设的新思路》等数篇论文。论文《三全育人视域下“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途径》获得“第五次学校教育思想大讨论”三等奖。教材《职业教育与学生管理》,吉林大学出版社2018年12月出版,担任副主编。曾获得 “大连市优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大连艺术学院优秀辅导员”等荣誉称号。

 

       徐薇,女,1982年9月26日出生,中共党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讲师。2002年9月至2006年7月在大连大学历史学(师范类)专业学习,获史学学士学位;2006年9月至2009年7月在重庆师范大学专门史(中国近现代思想史方向)专业学习,获史学硕士学位。2013年6月应聘到大连艺术学院,担任辅导员一职,2021年8月校内转岗到马克思主义学院,担任思政课教师,主要讲授《中国近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等课程。主持校级“梦想·青春”专项重点课题:《以<梦想·青春>为载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话语体系构建研究》。主持校级“辽宁六地红色文化”专项课题:《辽宁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研究》。主持校级十年十部原创大剧专项课题:《抗日战争起始地的内涵和时代价值研究》。教材《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吉林大学出版社2018年6月出版,担任副主编。论文《“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工作新模式》发表在《现代职业教育》2018年7月版。论文《高校辅导员工作激情的培养探究》发表在《教育教学论坛》2019年2月版。文章《舞台上、灯光下的辅导员角色定位》收录在《追梦·青春创作演出与纪实卷》。

  2022年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教学团队成员。省级一流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成员。新形态教材:校级《四史教育系列之辽宁“六地”红色史话》教材主创成员。


  宋鹤,女,1983年12月2日出生,中共党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讲师。2006年9月至2009年7月在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学习,专门史方向,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09年9月至2011年7月在大连锦程通关学校任教。2011年8月任职大连艺术学院戏剧影视传媒学院辅导员,2014年10月任职大连艺术学院戏剧影视传媒学院教学秘书,2019年3月大连艺术学院院办信息中心科员,2021年3月大连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担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四史教育系列之辽宁“六地”红色史话》等课程教学。

  科研课题:主持大连市社科联课题“辽宁´六地´红色文化与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校级教改课题“大连历史文化资源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融合研究”,校级科研课题“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路径研究”、“辽宁革命纪念馆在大学生党史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等研究。参与辽宁省高校思政课教改项目“基于校街共建的高校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排名5)、辽宁省教改“艺术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双驱动六融合大思政育人模式构建研究”(排名5),中国民办教育协会课题“以制度体系创新推进新时代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研究”(排名6)、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职业院校“三全育人”机制构建的创新实践”(排名5)等研究。

  发表论文:公开发表《大连历史文化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研究》《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融入党员党性教育研究》等论文。

  指导获奖:指导学生参加辽宁省高校大学生讲思想政治理论课比赛优秀奖。

  比赛获奖:第十二届辽宁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大赛二等奖,2011年入选辽宁职工技能大赛暨省总工会直属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赛,优秀选手。

  教学团队:2022年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教学团队成员。省级一流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成员。

  新形态教材:校级《四史教育系列之辽宁“六地”红色史话》教材主创成员。

       徐芳,女,1979年6月18日出生,中共党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副研究员。1998年9月至2002年7月在辽宁大学历史系学习,获历史学学士学位;2002年9月——2005年7月,在辽宁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学习,获中国近现代史硕士学位。2005年7月至今,在大连艺术学院任编辑、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教师。主持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立项一般课题《艺术高校助力辽宁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研究》、辽宁省教育厅2022年度科学研究经费项目(面上项目)《职业院校“三全育人”机制构建的创新实践》、辽宁省教学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立项一般课题《职业院校“三全育人”机制构建的创新实践》、大连市社科联2018年度课题《乡村振兴背景下大连高校集群效应有效发挥的路径研究》、大连市社科联2021年度课题《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背景下大连高校工匠精神培育方案》、辽宁省民办教育协会2017年教育科研课题《基于SWOT分析法的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地方高校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国际化发展研究》、辽宁省民办教育协会教育科学“十四五”2023年度规划课题《民办艺术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创新实践》、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2018年度科学研究项目《艺术职业教育对乡村文化振兴的推动作用研究》、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2022年度科学研究项目《新时代艺术院校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创新实践》等。公开发表《关于民办艺术院校教学改革的思考》《“兼容并包”与“好同恶异”的抗衡——蔡元培管理北大的理念与实践》《加强民办高校学风建设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论立德树人任务下民办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及改进路径》《大型原创剧目国际传播交流路径探索》《浅谈艺术职业教育对乡村文化振兴的推动作用》等论文十余篇。论文《非遗视域下大连城市形象塑造研究》2022年大连市社科院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会二等奖,论文《艺术实践教学的多元价值论》2017年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年度论文二等奖,论文《高等艺术职业院校人文素养教育特色化路径探析》2016年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年度论文三等奖,论文《高等艺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德三个向度》获2015年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年度论文三等奖。案例《发挥高校自身优势 引入社会艺术资源 全方位打造新时代“校社”美育共同体》荣获2023年辽宁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一等奖。2024年4月2日,《家乡的海,心中的爱》发表于学习强国平台“强国征文”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