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思政课”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多年打造的实践教学品牌,它让思政课走出教室、走出教材,让学生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大连艺术学院伴随着改革开放而生、伴随改革开放而跨越发展,已经走过了二十五个年头。“十年打基础,二十年展风采,三十年实现大艺梦”,学校创造了中国高等民办艺术教育的“传奇”。把学校二十五年的砥砺奋斗、创新创造、跨越发展,作为生动的案例,纳入教学体系,是学校领导的一再要求,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着力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已经进行到第七专题——推动高质量发展,主要内容包括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等丰富内容。学校二十五年敢为人先、创新创造、跨越发展的艰辛辉煌历程,生动体现了改革开放政策的巨大推动作用,蕴含着新发展理念的科学指引,展现出民营经济的巨大活力和创造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下,经过教务部门批准,组织任引沁副院长承担教学任务的两个班级,分别于3月27日、4月3日,开展校园内“行走的思政课”,参观了励志馆,回顾讲授追梦大道“大剧墙”背后的“故事”。
励志馆的讲解员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学校创办者、董事长王贤俊艰难的求学成长历程,介绍了他怀抱“让更多的青年接受高等艺术教育”的夙愿,克服无数的艰难险阻创办大连艺术学院的初心使命。学校在短短九年时间实现了“三次跨越”(从非学历教育到学历教育的跨越,从专科教育到本科教育的跨越,从合作办学到独立办学的跨越),开展了五次教育思想大讨论,提出了艺术实践教学概念,构建了“三个课堂联动”实践教学体系,打造了以原创剧目为载体的“艺术思政+艺术实践”的“双轮耦合”育人模式。接续创排“和平三部曲”“青春五部曲”“光荣四部曲”十二部大剧,创造了新时代中国高等艺术教育的“传奇”。以“演一次英雄,一辈子活出英雄气概”为精神气质的大剧创排成为学校大思政育人的独特载体。以大思政为引领,着力打造实践教学体系、大思政教学体系、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智慧新农科体系,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学校办学育人的卓越理念和实践。
学校创办者、董事长王贤俊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坚定政治信仰,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大艺师生的大爱情怀,专心、专一、专业创办“党和人民满意的艺术大学”的使命担当意识,干惊天动地事的创新创造精神,努力把工作做到极致的精益求精作风,深深打动了大艺的莘莘学子。大家深刻感受到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新发展理念在学校发展中的科学指引和充分运用,为大艺人的团结拼搏精神,精艺尚美的艺术追求,革故鼎新、发愤图强的精神品格深深感动。继承大艺传统、习得大艺品格、传承大艺文化,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高水平应用型艺术大学,建成“学生向往、教师幸福、社会尊重”的享誉国内外的一流民办高校。大家兴奋、幸福地憧憬学校美好的未来,思考着自己的使命与担当。“一声大艺人,一生大艺人!”不再是口号,而成为发自肺腑的心声。
一百多篇感想集中展示了教研室此次教学活动的成果。更多地开展这种活动,从活生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生命力,成为学生、也成为教研室教师的期盼。学院近期将继续组织此类实践教学,发挥“大思政课”全方位接地气的育人功能,提升高校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进而提高思政课的育人效果。
(概论教研室供稿,任引沁编辑)
编辑/任引沁
审核/任引沁、李靖、任引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