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
首页 - 首页 - 学院新闻

以优美的文化环境建设助力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 ——马克思主义学院环境建设纪实

来源: 马克思主义学院 添加时间: 2024-08-27

  为适应培养高素质应用型艺术人才的要求,学校以“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为抓手,加强了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和设施建设,进而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依据学校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认识到学校校园环境文化的创建对学生的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对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化环境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努力以优美的文化环境建设助力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
  2024年3月,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全体老师开始谋划、打造具有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色的文化环境建设。院长陈锡德强调,文化环境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深层结构,是学校的校风、教风,是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建设和思政教师要求的体现,它以“外显内隐”的行为模式感染思政教师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思维模式、心胸气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邹芳芳是学校思政“沃土”孕育的模范思政教师,她把思政课上到生命的终点,用自己年轻的一生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是大连艺术学院“思政铸魂、立德育人、大爱情怀、守正创新”的典范。学校创办者、董事长王贤俊教授高度重视邹芳芳展厅的建设,指示马克思主义要把展厅打造成为全校师生学习邹芳芳、做“四有”好老师,全身心致力学校建设发展的大思政教育基地。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环境建设得到了党委书记王晶教授,校长姜茂发教授,党委任思斌副书记的高度重视,多次到马克思主义学院视察,指示马克思主义领导提高环境建设的站位,提高建设标准,打造一流的马院环境,影响教育教师,愉悦教师,使广大教师乐教、善教,为全体教师营造风清气正、催人向上的环境氛围。IMG_1982.jpeg  经过改造的邹芳芳展厅,展现出新气象。走进邹芳芳事迹展厅,追寻邹芳芳老师足迹,感受她的理想信念,汲取她的智慧与力量。展厅分四部分:“立志”,展现她在困境中树立求学成才之志; “先锋”,凸显她勇往直前的奋进身姿; “沃土”,描绘促进她成长学校深厚的大思政沃土;“传承”,传递她的精神火炬,激励后人。
  展厅建设改造完成后,省教育厅领导,教务处党支部,学生处党支部都专门组织来参观学习。展厅已经成为学校重要的教育基地。IMG_1983.jpegIMG_1984.jpegIMG_1985.png  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全面、合理地规划、设计、制作、施工,最终文化墙布置完成,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公区域焕然一新,吸引了众多师生驻足观看学习。IMG_1986.jpegIMG_1987.jpeg  走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公区,首先进入筑梦空间,墙上醒目书写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两侧布置着以红为主色调的特色文化墙。文化墙分为两个专题,第一个专题为各教研室及教师简介,呈现了学校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等方面概况和取得的成绩。第二个专题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IMG_1988.jpegIMG_1989.jpeg  以“守正创新、大爱情怀、立德育人、思政铸魂”的大思政理念为指导,为师生在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的道路上树立航标,同时充分发挥了环境的隐性教育功能,助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特色文化,成为展示马克思主义学院风采的重要窗口。IMG_1990.jpeg  在思政办公室内,布置了荣誉墙、习近平总书记对“四有”好教师、思政教师“六要”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指示、弘扬中国教育家精神等。秉持简洁大气的设计风格,图文结合、精心搭配,充分体现了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使命和任务。IMG_1991.jpegIMG_1992.jpeg  图书资料室主要陈列根据思政教师的需求进行收集、采购、整理收藏的文献资料,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为老师们提供了办公、学习合二为一的环境。IMG_1993.jpegIMG_1994.jpeg  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以文化环境建设为重要教育和活动载体,持续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坚持守正创新,坚持内涵式发展,深入打造党建特色品牌,持续打造有理论深度、有实践力度、有情感温度的思政课,打造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为建设高水平应用型艺术大学,为实现中国梦培养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李靖撰稿,任引沁修改,陈锡德审定,张钟蓦编辑)
  
编辑/张钟蓦、李靖
审核/张钟蓦、李靖、任引沁
浏览量:250